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整合过程后,99W终于完成了核心的整顿,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底层环流,也得到了“纳沙”的名字,开始了发展的新阶段。
图片:RGB.gif ![]() 图片:底层环流圈.png ![]() 背景: 南高主体东进,副热带急流南迁,在巴士海峡以东到琉球群岛以南水域形成了高空系统,副高势力有衰弱之势,热带西太海域勉强维持着偏东风。 并且MJO进入5区,赤道西风大举东进,形成了热带气旋空前活跃的场面。 图片:MJO.gif ![]() 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在洛克与桑卡相继减弱消散,南海低压又未成型的窗口期,赤道西风依然强势,为系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2.下垫面环境优秀,并且在系统未来还将进入条件尤为优越的暖池核心区。 3.系统前方存在低风切带,可以帮助系统摆脱现阶段制约发展的强风切。 4.台湾以东的低涡为系统打开了极向流出,也为系统本身形成高反创造了条件。 5.在系统北上的过程中将逐渐接触副高主体,也将迎来一支更强劲的底层东风,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辐合条件。 6.在尚不明朗的引导形势下,系统有着充足的发展时间。 图片:高层流出.GIF ![]() 图片:流场.GIF ![]() 图片:850层面.png ![]() 图片:SSTA.png ![]() 但显然,一切也并非这么顺利。 发展的不利条件: 1.暂时因强风切带边缘形成了CCC,需要一段时间调整 2.南海低压逐渐整合后,将截留一批赤道西风,限制水汽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发展上限。 3.季风低压的底子,能量庞大而相对分散,在流出尚算不上明朗的情况下,可能选择云卷风眼——真风眼的卷绕路线。 4.出身于季风槽,需要关注系统与南海低压的联动协调 5.后期要关注系统与奥鹿的强弱关系与协调情况 发展过程推测(考虑到路径争议,不作有关登陆的推测): 26-27日晚,位于高风切带边缘的LLCC将继续半裸一阵,待系统脱离风切带后,对流将经历一个调整周期,重新确立核心对流圈,有可能率先开始卷眼。 27日晚-29日,系统开始接触底层东风带,结构调整基本完成,依托不错的流出,系统卷眼会相对地更快更有效,有机会弄出一个中大型的风眼。 29日-31日,待风眼也确立后,依托高反、不错的辐合条件与优越的SST,系统将进入真正的加强期,但考虑到系统本身的结构以及奥鹿的干扰作用,系统的加强前景有限。 31日后,略 路径分析: 纳沙的路径会比较有意思,近几年来说与12苏拉和天秤这两个比较相似。 影响路径的因素: 1.纳沙自身的发展情况 2.西风槽演变及与副高的互动 3.奥鹿的演变 4.南海低压的演变 图片:现阶段引导.GIF ![]() 图片:最高引导.GIF ![]() 路径各阶段: 1.北行期: 阶段内纳沙主要受中南半岛的系统与自身内力引导,以北行为主,在与南海低压的联动下存在一定西份量 2.转折期: 阶段内纳沙开始受到奥鹿的影响,同时南海低压也逐步成型,三方协调逐渐密切,并且开始接触副高主体与更高层面的南高主体。 期间决定路径的最主要因素是纳沙本身的强度。 其中分又两个方面: 1.纳沙与另外两个系统的协调(大概遵从“强则互相弹开,同则互不侵犯,弱则互相吸引”的规律) 2.纳沙的引导层面 相对来说,纳沙后期的路径是强则偏西偏南,弱则偏北偏东。 而目前,各机构对纳沙的判断还很不明朗,分歧严重。 根据个人的结论,判断系统会有较明显的西折,并将登陆台湾岛的中南部,在更好地规避高山影响后,系统将继续受副高和南高的双重引导而呈偏西路径,二次登陆地点可能是粤东—闽中南。 登陆后还将继续偏西一段,再开始向偏北路径转折。 图片:分歧.png ![]() 评价预估: 纳沙一路的条件都不差,有惊艳眼球的资本,但也有泯然众人的危险,重点看系统在近期内的结构整合,与克服相关限制的进度。 影响上来说,台湾又将遇到一次强风暴雨的挑战,粤东——闽中南有机会迎来一波大风降雨,而粤东以西的广大地区则可能要吃下沉了。 [莫拉菲于2017-07-26 19:19编辑了帖子]
|
|
最新喜欢:![]()
|
1楼#
发布于:2017-07-27 03:56
Noru&Nassat 7.26 (分析+部分知识科普篇)
Q:你确定这次要认真+正经的写一篇分析QaQ? A:确定(滑稽脸)【前提是隔壁的小哥请不要在寝室里打篮球】 Part1.强度点评*2&形态分析*2 A.强度分析 图片:07W---7.27.gif ![]() Figure1:Noru现时云图 TPPN10 PGTW 261811 A. TYPHOON 07W (NORU) B. 26/1730Z C. 30.44N D. 153.90E E. THREE/HMWRI8 F. T3.5/4.0/W0.5/24HRS STT: W0.5/03HRS G. IR/EIR H. REMARKS: 13A/PBO TIGHTLY CURVED BNDG/ANMTN. CNVCTN WRAPS .90 ON LOG10 SPIRAL YIELDING A DT OF 3.5. MET AND PT AGREE WITH DT YIELDING A 3.5. DBO DT. I. ADDITIONAL POSITIONS: NONE LEMBKE 老J分析 其实按照云图上来看,眼睛的结构应该还是维持着,老J直接用spiral(不是导弹)来分析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对流OW简直了,而ADT直接分析CDO其实也行 OW对流+WMG眼,第一次遇到这么厉害的气旋,有风无云,就服他,个人倾向用眼继续分析,毕竟OW环还是达标的orz,OW+WMGDT4.0没什么问题,对应65节,相较昨天的分析,很明显强度又下去了一个档次,原因:对流也下去了一个档次 Nasat:强度分析 图片:11W.gif ![]() 先看这幅图,忽略蓝点,嗯,第一反应,对流真棒,第二反应,中心塌陷,第三反应,cdo 综上,很强势 好,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图片:底层.jpg ![]() 看我这张图,估计很多人都会把前面的话收回,其实光看上层nasat给人的感觉确实是发展迅猛,很无敌,一点也不婊,对比底层完全就是野鸡一个,中心llcc附近没有对流,四周对流缺乏组织,乱的一塌糊涂,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到了谁?有一定资历的同学一定会想到那年夏天的matmo.Matmo与Nasat的强度与结构现在非常类似而且未来也是,甚至是路径.当年Matmo的乱七八糟的无规则对流和”便秘”以及到登陆前都还在整合(一生不肯拉X)应该都刻骨铭心吧...没错,这就是未来的nasat.为什么?下一部分再说.现在可以完全肯定的是这不是cdo,这是一个缺乏组织的对流,毫无规矩,强度自然不会很强,目前来说,强度给40knots左右是非常中肯的评价.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这么强的对流竟然连50knots都上不了,举个例子,一个班都是体育大神,打篮球无敌(个个都是库里),但是完全不会配合,只知道自我(装X),去打比赛会赢吗?不可能,不仅不可能,而且会输的很惨,而nasat就是这个样子(这个例子很形象ww) B.环境分析(我真能写,我也很佩服我的手速,毕竟超高校级游戏玩家) 图片:Upper7.27.gif ![]() 图片:windshear7.27.gif ![]() 图片:流出.gif ![]() (1)Noru 不想怎么多说,和昨天类似,低sstohc以及干空气会继续制约noru的发展,而同时今天noru附近的风切也开始加强,因此接下来noru的强度可能会继续减弱至sts等级(nmc标准),唯一比较好的就是昨日已经提到的,那就是右侧的高空流出,但是目前其周围其他系统(高压系统)的发展可能会一定程度上制约流出,但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但是光有流出没流入也是充满问题的 (2)Nasat 与奥鹿相反,奥鹿没的纳沙都有,纳沙附近拥有充足的ohc和sst(足以支持c5),同时拥有一定的季风作为自己的流入来源,同时风切已经开始减弱,而且更是没有干空气的制约,那问题来了,为什么nasat还是只有小幅增强,我们可以清晰看到nasat头上以及右侧就是目前以及之前霸占江浙沪包邮的副高老BOSS和太平洋参与高压的实力,因此奥鹿根本没有办法拥有良好的流出,再加上其左侧有其他系统干扰他的发展,奥鹿现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便秘”,人不能只进不出,台风也是这样,只出不进只会干扰自己的增长,瘦身减肥好好整合才是硬道理,因此目前增强趋势的确是有的,但是绝对不会出现爆发,只能是稳定增长,而环境也绝对优于noru,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类似matmo了(环境地点发展长度极其类似) 2.强度趋势 (1)奥鹿.前面已经提到奥鹿的环境是极其差劲的,因此未来96小时内,强度会进一步下滑,但结构总体保持稳定,预计可以下探到sts左右,之后由于南下进入良好风切暖水湿区,强度会再次上升,但具体上升多少还要探讨,因为后期与多系统互动会很复杂,如果和nasat互动少,强度可能会达到cat3左右,因为之后会再次北上,再度减弱,而如果互动,出现滞留在南方,不与其他系统发生吞并现象,这种情况个人认为强度会比较可观,cat4会有,但请无视gfs的脑残890(如果到了Cat5,我直播吃屎),第三种如果产生吞并,这种很难说,但是强度一定不会太强,两败俱伤,可能会只有Cat2等级甚至更低 (2)纳沙,前面也说了,纳沙可以稳定增强,但是纳沙还有一点比较致命的因素,那就是时间,由于发展位置离大陆很近,因此他的时间不多,讲真,4天最多(大概只有2-3天):后期注意地形和风切影响,因此matmo虽然能以稳步增长的形态发展,但是由于时间限制,个人预计强度会在cat1-2左右,参考matmo,其实只出不进是很多气旋一开始的通病,但有些台风时间多,慢慢整合不要急,总有一天野鸡变凤凰,可是对于纳沙来说,时间真的很可贵,很有可能出现没完全整合好就登陆的状态(莫拉克其实也算),但是这个气旋能量巨大,登陆任何一个地点都会带来很大降水(对流很强劲,尤其是西面),因此防范工作不可松懈,而且毕竟是cat1+级别的台风,还是警惕为好 Part3.路径分析 前期路径很明显,noru继续打转,nasat稳定西北行去向台湾,刚刚ec再一次报出了戏剧性的一幕,nasat登陆后强度大幅衰减(这点有可能),被92W吞并(这点不太可能),然后92W北上在一次登录福建,在江苏内部加强(我是服气的),登陆日本(恩这个b我给满分,只可惜这不可能,老规矩,如果全部发生,直播躲屌)目前个人比较倾向主观机构比如jtwc的预报登陆后趁副热带高压崩溃北上在大陆内部消散,而且和noru互动主要以小型排斥为主(距离较近,但强度类似,二类藤原),noru后期路径这个更难,后期疑似有haitang&nalgae生成?(黑人问号)继续藤原?北上抗日?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都现在可以肯定的是nasat会给我国东南华东沿海带来较大影响,后期副热带高压在热带气旋的打击以及北方小槽双重打击下,会崩溃,高温缓解,noru不会登陆我国,后期热带扰动会继续活跃,整个8月感觉还是有盼头的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了,不喜勿喷,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回复哈(么么扎,卖个萌,0.0)@spidyl2013 见一两个深度合并 两者相爱相杀 后期可能有联系 |
|
|
2楼#
发布于:2017-07-28 04:55
分析贴7.27
PART1.强度分析+环境分析 A.NORU TPPN10 PGTW 271835 COR A. TYPHOON 07W (NORU) B. 27/1750Z C. 30.38N D. 146.78E E. THREE/HMWRI8 F. T4.0/4.0/D0.5/24HRS STT: S0.0/03HRS G. IR/EIR H. REMARKS: 09A/PBO RAGGED EYE/ANMTN. CORRECTION MADE FOR POSITION. WMG EYE SURROUNDED BY OW YIELDS AN E# AND DT (NO EYE ADJUSTMENT) OF 4.0. MET AND PT AGREE WITH DT YIELDING A 4.0. DBO DT. I. ADDITIONAL POSITIONS: NONE LEMBKE Center Temp : -4.2C 高层的情况非常明显,MG+OW,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老J分析出OW+WMG(什么鬼),ADT分析的4.5(比较合理)所以感觉这报老J分析略微偏低了一下,个人感觉目前DT4.5+0=4.5,给 75节左右风速较为合理,比昨天还是稍微加强了一些(对流明显加强,但是眼区温度有点下降),可能是因为入夜对流有所爆发+干空气略微减弱一些+风切减弱一些,anyway,今天的奥鹿的确是好转了一些,但是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综上目前机构的评风速价比较中肯(e.g.小J:70老J:75) B.NASAT 纳沙今日的情况比昨日已经好些了,高层虽然没有昨日明显的对流区,但是其秃头和乱报对流已经出现一定的改善,而底层更是判若两人,昨日杂乱无章的底层消失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构建中的云卷风眼,相信nasat云卷风眼构造完成高层对流理干净后,强度会出现明显上升,只可惜时间不多(昨日已经提到,其实每分析一次,nassat的时间就少一次),回到现在,按照现在底层形态+高层云图分析,可以确定的是强度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云卷凤眼还在构建之中,因此现在的强度个人觉得给出65节没什么问题(老J标准),TY下限强度(NMC标准) 环境分析 NORU:其实跟昨天还是差不多,只不过风切是稍稍减弱了一些,给了noru苟延残喘的机会,而高层图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noru已经被干空气所包围,高压系统四周已经建立的比较好了,而右侧又有一个发展中的93W与他抢水汽,因此noru的流出(曾经拥有~)也开始受到阻碍,逐渐表弱,潜热更是不必多说,未来五天内都不会有太大起色,接下来强度分析会再次提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noru的处境是非常艰难而又煎熬的,因此他对流的提升,我前面已经说过,是让人钦佩而又会是短暂的,接下来noru的强度可能会下滑(一切是在意料之中) NASSAT:至于纳沙,环境的确是很好,可是纳沙有一个致命的因素那就是时间,如果时间对于noru来说是无忧无虑,那么时间对于纳沙就是争分夺秒,纳沙距离登录时间其实并不多,差不多只有36-48小时时间(待会儿还会再提),因此尽管拥有很好的发展环境,野鸡还是变不了凤凰(还是yinzhong),目前纳沙的有是有:高海温,高潜热,明显改善的流出(尤其是赤向),后面丰富的水汽补给,良好的风切,唯一的不利就是副高在头顶上,让他稍微有点秃,昨天就说过纳沙其实要爆发很简单,只要流出改善,风切在减弱一些就没问题,可不,今天赤向明显提升,风切也减弱了,这不就构眼了吗?可惜环境虽好,但时间太少,纳沙也终究就是这样了(还有这种操作?) PART2.强度分析(感觉写到这里我名字又开始乱了) NORU:前面环境分析已经提到,120小时内高潜热注定与noru无缘,不过72小时开始,奥鹿将会南下到一片风切较好而且干空气稍稍收殓的地区,但是由于潜热不够,流出流入还会比较一般,因此72-120小时内可能出现小幅复苏,大概可能回到C1上限(最初的梦想),要爆发?至少得到高海温区120小时后再说,至于什么强度,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个人对后期奥鹿强度看法是:120小时后开始显著加强,但由于之后再度北移(环境再度变差,老三样)+可能与其他系统互动,可能加强期不会太长,而且和路径有密切关系:如果高纬折,EC九州行,可能借助九州南部的暖流区明显提升,但如果高纬北上远洋去世,那就说不准了,个人估计noru强度可以再CAT3-4(下档C4)之间,不会太强,但也绝不会很难看,也相信noru经过不断的努力也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NASSAT:前面提到的时间,再一次说到他,奥鹿基本明显发展也就未来36小时内,但环境讲道理虽然说时候增强,但出现爆发性增强绝对不可能(要爆发增强,先问问北边的下沉区同不同意),因此个人觉得虽然会出现明显增强,但由于北侧系统干扰和时间以及后期地形,因此我觉得nassat顶峰在C1上限-C2之间,C3的可能性比较小,强度可以参考noru第一次顶峰(结构会很不同233333),后期么,强度大幅减弱,登陆大家都懂,ec陆上加强有可能但是要看北方冷空气,还有啥子被92W吃了也有可能但几率很小(菜鸡互啄?)还是昨天那句话,如果完全按照昨天那包ec,直播XX,长江口停滞这点我们放到路径再说 综上个人估计第一次登陆会在C1档次(不超过C2下线),第二次登陆45节以下档次,后期内陆强度可能衰减的慢(源源不断的能量&水汽结合北方的冷空气(可能)) PART3.路径 NORU:大概率还是先南下,后再度北上,一切要取决于与纳沙的互动以及东侧副高的影响(西侧副高崩溃撸,彻底变骚鸡),如果东侧副高偏强,而纳沙在陆上等不到“天黑”,奥鹿很有可能出现教科书式的高纬西折,最有可能九州,其次是我国长江口以北一带,第二种可能,纳沙还在,东环副高偏弱,这时奥鹿可能要魂归远方,重回出身地,最终转温,还有一种比较好玩的就是nassat路上有冷空气补给,强度维持出海,而副热带高压东环很强,顶着noru,这下子可就很难预测了.排斥?69式?(吞并互旋)还是双X龙(互不干扰,两强对立)?一切都是未知数(请不要想歪!!!!!!虽然我是老司机) NASSAT:前期路径很清晰,大概在台湾中南部一带登陆,穿过玉山(心在滴血),登陆胡建中南部一带(浙江的同学,请看后半部分),然后北上(不是深入内陆),因此浙江的同学需要关注后期北上的部分,这一部分属于你们,而胡建同学扛正面,不过放心,二次登陆强度会很一般,TS-STS级别,但降水会很暴力(快问快答板块提到),之后可能在上海江苏一带出海(参考08,海鸥,08森拉克偏西一些,09莫拉克后期路径,当时很流行的,后来就很少有这种出海抗韩一类得了)在后期,请看奥鹿部分,怎么走,纳沙听北方槽们和noru以及自身强度 PART4.快问快答&后记&杂&注意 1.Q:请问今天你隔壁室友还在唱歌吗?A:没有,今天在吹口哨(想打人) 2.Q:看了你的分析,nassat真的后期二次登陆很弱吗?A:再一次纠正误区,弱不等于灾害小,severity和intensity有本质区别,参考06billis,09莫拉克,nassat后期雨量充分,甚至结合冷空气和92W,后期降水可观,好戏在前半段和后半段 3.Q:最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A:感谢大家能看完我的分析(唠嗑),华东的朋友不要掉以轻心, 最后的最后,请大家及时关注最新讯息!做好准备!么么扎!(请各位多多包涵) |
|
|
3楼#
发布于:2017-07-28 21:48
【“纳沙”与南海热带低压将影响东南沿海】呈东西向的南海季风槽位于南海中北部,热带对流云团相当活跃,槽内东段有“纳沙”和南海热带低压两个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仍偏强偏西,面积偏大,同时由于两个热带气旋距离近,未来动向除了受副高环流影响外,还会产生明显藤原效应。路径方面,由于西北太平洋热带系统较多,副高即将转为带状分布并进入薄弱阶段,29日起“纳沙”北侧的副高开始断裂为东西两环,西环在高原附近,东环在西北太平洋但同时受到“奥鹿”西南行影响变得很薄弱,而由于来自印度洋的低纬西南季风较强,“纳沙”南侧的副高范围也将缩小。因此,未来副高的对“纳沙”及南海热带低压的引导主要在东面这块,但受到“奥鹿”的影响,副高的引导气流并不很强,但“纳沙”未来走向大致都是稳定的,北侧副高断裂减弱,东侧薄弱副高接力,且200hPa南亚高压呈带状型分布,“纳沙”处于东海附近的反气旋中心南侧的偏东气流里,48h内“纳沙”将采取较稳定的西北路径,向台湾南部靠近。另外,受到南海热带低压的牵制,二者嵌于季风槽内形成环状的气旋性环流,双台风效应作用“纳沙”继续西北走,而南海热带低压则首先向南或东南方向走,29日夜间起,“纳沙”与南海热带低压的环状气旋性环流呈南北向,两低压间的鞍场轴线呈逆时针转,30日南海热带低压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同时“纳沙”西分量可能有些加大,30日后半段两个热带气旋都处于台湾海峡,距离<400km,本体对流将发生部分重叠,一种情况是,若当距离<200km,强度都不太强时,两个台风中心将连结呈带状,发生合并现象,另一种情况是,本体对流部分重叠,二者有一定距离保持,互旋作用下南海热带低压继续采取东北路径,趋向台湾,减弱后与登陆大陆后减弱的“纳沙”形成残余的环状低压,因此后面的情况颇为复杂,需要密切关注。强度方面,由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稳定向南海输送,850hPa季风槽南侧维持>15g/(cm·hPa·s-1)的水汽通量,低层水汽辐合条件好,29日北侧的带状副高仍维持,气旋北侧的东风绕合较好;200hPa处于东海附近的南亚高压副中心南侧的东到东北风场,具备较好的赤向流出的辐散条件,加之二者未来走向的SST≥28℃,垂直风切变5-10m/s的弱区,环境条件有利于强度加强,但具体哪个系统加强快、更占优势?取决于二者的相对位置。目前,南海热带低压及“纳沙”嵌于季风槽内呈东西分布,热带气旋东侧与南侧的水汽入流辐合很重要,由于二者距离近,形成了环状低压环流,南海热带低压截留作用很弱,低层水汽更多地入流“纳沙”,更有利于“纳沙”加强,但注意到北侧副高仍偏西,从北侧与西侧绕合到南海热带低压的水汽是有的,南海热带低压也将缓慢加强,29日南海热带低压与“纳沙”的相对位置将从东西向逐渐转为东北-西南向,入流南海热带低压的低层水汽逐渐增多,相应地入流到“纳沙”的会逐渐变少,因此29日南海热带低压很可能发展为今年第10号台风“海棠”,30日二者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转为南北向,虽然南边这个位置更有利,但“纳沙”强度更强些,从东侧北绕分量入流到两个热带气旋的低层水汽相当,注意到“纳沙”登陆台湾强度减弱,31日二者的相对位置有些不确定,互旋作用下可能转为西北-东南向,但东侧有副高引导,也可能维持南北向,且二者有可能发生合并等现象,强度变化很复杂,但总的来看,“纳沙”先登台湾后登福建,强度是逐渐减弱的,而南海热带低压在靠近台湾过程中逐渐加强,后期到底是继续东北走靠近台湾,还是转为北上登陆福建,还不明朗,31日起由于靠近陆地,强度也将减弱。低层西南季风水汽分流到两个热带气旋,南海热带低压应该不会很强,最强会达到热带风暴级,“纳沙”在登陆台湾前达到最强,29日夜间到30日早晨达到台风上限或强台风下限(13-14级),登陆台湾后逐渐减弱,登陆福建时较大可能为强热带风暴级。而后期副高西伸加强较慢,残余的低压环流将给我国东部沿海不少地方带来强降雨。
图片:QQ截图20170728185837.png ![]() 图片:QQ截图20170728185848.png ![]() 图片:QQ截图20170728185820.png ![]() |
|
|
4楼#
发布于:2017-07-29 05:24
Part1.强度分析与环境分析 强度: A.奥鹿 对于奥鹿今日的结构来说,可以说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高层眼区结构在干空气低潜热的摧残下已经消失净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不太规则的中心对流密集区,同时奥鹿的对流相较昨日有了一定的改善(中心已经出现了White对流),如果按照这种情况分析,奥鹿目前绝对有cat1的实力,但是这张风场图着实让人大跌眼镜,这张风场图上清晰显示出奥鹿周边没有任何50knots的旗子,甚至40节都少的可怜,这很难让人想象到这是一个CAT1级别气旋的风场(许多ts级别气旋的风场都比他优秀),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目前机构对奥鹿现在强度有一定程度的高估,个人认为目前其强度应该在TS级别(JTWC标准) B.纳沙 纳沙较昨日的环流出现了进一步的改善,从高层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出纳沙有构造眼的趋势,同时中心附近已近爆发出规则的cdo核心区域,因此运用德法分析,CDO(W) DT=5.0 可以给出CAT2左右的强度,同时目前台东浮标站也测得了963pha的实时气压数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高层图与实况数据(底层图没切到中心)看出纳沙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拥有了C1上限(至少)的实力,现在给C1上限-C2下限强度比较合理(JTWC标准) C.12W 通过风场图和高层对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2W目前高层中心对流依然非常散,而且风场上显示中心的旗子也主要以20-25节居多,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现在12W的强度大概在25节左右(JTWC标准) 环境: A.奥鹿 奥鹿的环境较昨日没有太大差别,风切却是减少了一些,流出稍微有所改善,但是潜热依旧非常差劲,同时南北侧均有干区影响,能量补给也还是很少,因此目前的奥鹿的环境依然不会特别适宜发展 B.纳沙 目前纳沙的周围环境较奥鹿有天壤之别:首先,纳沙附近区域的海温非常高,潜热充足,其次,纳沙附近风切也比较小,水汽比给流入比较充足,赤向对流也有所改善,唯一的不足也是阻碍他快速发展的唯一因素就是北侧的下沉区阻碍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纳沙强度快速提升和发展,但是总而言之,纳沙目前的环境还是不错的 C.12W 12W目前一定程度上已经受到了纳沙的影响,12W与纳沙一样拥有良好的水汽,同时海温潜热充足,但是由于12W受到纳沙的干扰,同时区域风切偏大,因此12W目前环境还是支持系统出现一个小幅增长的过程 Part2强度预测 A.奥鹿 在环境分析中,我们已经提到奥鹿未来120小时内仍然将会处在一个低潜热的区域,同时能量补给少,干空气也会继续影响系统发展,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系统在120小时内出现明显增强的可能性低,预计强度将会维持,之后按照众多数值的预测,预计奥鹿将会在经历短暂北移后再一次南移,并进入一个环境较好的区域,因此可能强度会出现较大提升,延伸期后,由于副热带高压崩溃,系统可能在动力作用下再一次北移,趋向日本一带,至于增强期(120开始),个人客观预计奥鹿可以发展到较高的强度(CAT3-4) B.纳沙 纳沙虽然拥比较优秀的环境,但是纳沙的核心区在一天之内就会开上上陆,因此纳沙增强时间不多,同时北侧系统会继续抑制系统发展,因此个人预计纳沙在登录之前会继续增强(CAT2),CDO云系将会继续匀化调整,但是个人认为高层风眼较大幅度清空的可能性不大 之后,穿过台湾后,强度会出现大幅下降,但是进入海峡后,系统可能会与12W产生大幅度藤原,强度可能在水汽补给下维持 C.12W 12W目前环境尚可,但是由于很快也会开始北移受到台湾地形以及纳沙系统的明显干扰,同时该区域风切偏大,因此12W预计可以在36小时内达到TS上限(NMC标准)强度,之后维持或略有下降直至登陆 Part3.路径预测(最难的一部分) A.奥鹿 奥鹿未来五天内在周围高压系统共同引导下,可能会先南移后小幅度北移情况,移动速度缓慢(近乎停滞),之后可能随着高压在其东侧建立进一步南下至良好环境区明显增强,长远期EC认为将会被东北槽吸引登陆日本并且引导大槽南下至长三角一带,而GFS则认为将会远洋在高压系统崩溃情况下,东北移变形,个人比较倾向后者远洋转温,毕竟这种八月下旬无敌东北冷涡情况虽有,但真的比较少见 B.纳沙&12W 预计未来纳沙将会在台湾南部一带登陆,近几小时系统是比原本的预测持续偏西,因此个人认为路径会稍稍南调些,之后会与12W吸引藤原,可能共同登陆福建中南部一带,并且穿越华东,在山东江苏一带出海,并最终并入南下的小槽 |
|
|